孩子生活自理不行?好焦虑第一次的离家远行,蓝湖夏令营告诉您肿么破!
独立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我们这些老母亲的娃现在最流行的“寒暑假生活”方式了。
和同龄的伙伴开心玩耍、
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
跟着全世界的优秀老师感受全新的课堂学习,
体验各种有趣的户外运动,又酷又健康满分,
在全英语浸润式环境里毫无压力的不断进步,
每一样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好玩有趣,
也是父母们放心又向往的孩子的样子。
可是,老母亲老父亲们常常自己会掉链子,
激动满满,又忍不住涌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
比如:
“我们家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行的,
第一次离家远行该怎么办?老师们帮帮忙。”
又比如:
上一分钟说“我们放手的,就是让孩子去锻炼的。”下一分钟开始各种娃可能不行,老师们我好担心~
都是来自亲爹妈们灵魂的风浪啊,
到底要怎么破呢?
老母亲们先别慌,首先这真的太正常了!
亲生的娃第一次离开自己,很多未知在前方;
鞋带系不好、收拾书包都没做过真能行?
少则一周多则两周的远行,
早已不是对孩子独立能力的考验,
明明是对爸爸妈妈的一次阵痛折磨啊!
孩子适不适合去独立营?
没有不适合的娃,只有不“断奶”的妈
出发去独立营前,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父母们围着老师转,
也不去做些什么帮孩子独立起来;
父母忙着包办孩子的行前准备,也不去认真学习营地内容,和孩子一起演练起来;
当孩子在家想要尝试的时候,偶尔还会拖个后腿,nonono!
孩子想试试怎么做蛋糕,
“你不知道什么叫加水配比,别瞎添乱”;
孩子想试试收拾餐桌,洗个碗筷,
“别瞎造了,你弄的滴滴答答,去看书去”;
孩子想试试自己叠被子,
“你这个被子像没叠一样,还是我来吧”。
在独立营里,时不时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要求孩子每天打电话报平安,还不依不挠;
到了亲子通话时,大到今天的体验项目,小到晚餐喝了几碗汤都事无巨细问个遍,常常孩子不耐烦了,还要坚持问个不停;
在独立营的家长群里,反复询问为什么这节课、这次活动没有孩子的高清正脸特写,最好时刻监控孩子在干什么;
从孩子出门那刻起,不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努力了什么,就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香,从刚刚开始报名就每天给带队老师发N条消息确认行程,几乎贯穿整个营期;
......
担心的理由很充分:
我们家孩子真的不会/没试过,所以特别担心!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你们知道吗?就是这样不够“独立”的焦虑,
拖延了甚至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成长步伐。
其实,孩子未必真的什么都不会,
而是你们什么都不让孩子多多尝试。
你们任劳任怨得站在孩子的身前遮风挡雨,
却没有想过孩子想要的是自己撑伞在雨里自在行走,甚至偶尔撒个欢在雨中奔跑一番。
有时候,我们咬咬牙狠狠心,就那样给孩子一次次机会,不仅仅娃创造了惊喜,更会让我们为自己的勇敢明智从感动到骄傲。
真正的自理能力
是学会对自己负责,从生活到社交
曾经在独立营里,有个女孩被送过来之前,妈妈就给她贴上了“毫无自理能力”的标签。
妈妈特别愧疚又忧心地我们说:
“我对她照顾的太仔细了,早上叫她起床、帮她挤牙膏、扎辫子,出门前替她收拾书包,吃饭帮她挑鱼刺、剥鸡蛋,她有点被宠坏了,到时候要是给老师们添麻烦了,还请老师们多包涵。”
然而结果呢?
这孩子在独立营表现得反差很大,除了最初两天小有不适应,很快就在集体氛围中融入了。
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太会打理内务而哭过闹过,还会主动去安抚那些情绪不好的伙伴们。
带队老师还特别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女孩蛮大方的、也乐于和小伙伴们打交道,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老师教了很认真学,会去请教小伙伴们。
有时候,你没有勇敢得把孩子推出去,
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
我们的孩子离开了事无巨细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父母,孩子本身的存在感很可能一下就凸显出来。
每个孩子生来就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都有对自己生活做主的小小渴望,
他们需要爸爸妈妈们放下自己成年人的标准,
去充满信任得助力成长中的孩子的表现。
要知道:
你们也曾经像他们第一次叠被子时歪歪扭扭;
像他们一样第一次洗衣服不干不净;
那又怎么样呢?
最重要的不是完成的样子,
而是一颗尝试“动手去做”的成长之心。
提前教会孩子有用的
甩掉自己那些没用的心理包袱
爸爸妈妈们习惯性把目光把集中到老师身上,自己家孩子什么都不会,推出门的那刻心想:没事,反正有老师照顾他们!
No!
独立营里有引导他们的老师,没有赛过父母的保姆
独立营不是大型儿童托管班,老师虽然一天24小时都会在孩子们的身边,但他们绝不会是孩子的保姆。他们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观察他们的健康,引导他们生活自理和互相帮助,督促他们遵守规则。
他们会把孩子当作独立的小大人来对待,给予充分的信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他们,绝对不会,代劳。
如果孩子们在出行前就能学会这些,爸爸妈妈们的焦虑指数一定会缓解不少。
生活技能类:
睡前就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物、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起床自己穿衣,洗漱前铺好自己的被子;
刷牙洗脸挨着做,洗漱完毕要把牙具毛巾放放好,洗漱台的水要自己擦擦干净;
洗漱完毕用面霜保护自己的小脸,出门前要用防晒,如果晒伤了会疼哦;
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很正常,叫一下自己的老师,耐心等帮助,不吵不闹不哭鼻子最重要;
离开宿舍前,穿上外套、背上背包、戴好帽子,简单的习惯自己努力做好;
行为习惯类:
出门要有规矩,在家跟着大人,在营地时时刻刻都要紧跟老师;
排队行进可以让我们更有秩序、更安全,绝不掉队,有事喊老师;
吃饭不挑食,不浪费粮食是尊重他人的辛勤劳动,吃饭时不喧哗不打闹,吃完饭按规则收拾餐桌。
洗澡、整理内务要服从老师的指挥,不争不抢不拖拖拉拉;
和同伴们友爱相处,他们会有和我们不一样的习惯和性格,我们要学会尊重;
帮助别人永远是交到朋友最棒的妙计,
父母功课类:
焦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正视它;
努力学习,积极思考,用好办法代替无畏的不安,你们都能做得好;
和孩子一起准备入营事务,从行李打包到阅读学习,了解更多准备越充分;
鼓励孩子在家练习起来,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绝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担心;
衣服没洗干净、没有按照你们的要求更换衣服搭配、丢了一些小东西、头发没洗干净、箱子背包到家有些凌乱......这些都很正常,请鼓励努力坚持到底的孩子们,他们已经跨出独立一大步;
信任比什么都重要,请记住:你相信你可以、孩子可以,你们一定都可以;
接纳一个事实:孩子会受挫,从不会到会;孩子做不到你们的标准,他们也不需要;
我们在营地见过太多孩子每天快乐自信的料理日常,可能开始的两天不习惯,随着父母和老师不断的鼓励,他们几乎都很快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做聪明的父母
是戒掉对孩子的“依赖成瘾”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孩子降临在身边时,
我们就注定有了征战人生的铠甲,
却也同时有了心上最柔软的软肋。
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既渴望他们快点独立,又害怕他们真的独立。
我们以爱的名义在包办孩子中找到了寄托,
可那却是阻挡孩子成长的枷锁。
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强,而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真正的寄托,比如努力工作、学习新技艺、和同龄人有自己的小圈子,不断自我成长,做孩子独立自信的榜样。
独立从不是几天的营地生活就能解决长期习惯的奇迹,营地生活的意义在于给他们机会去尝试并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
独立可以是每一天有趣的游戏。请一定在生活中放开,别在无形中打压了孩子的积极性,压制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兴趣。
独立是你们无数次的忍住“多管闲事”,无数遍的鼓励和放低期待,他们是孩子不是我们。
与其说独立营是残酷的挑战,它更像是一个契机:
爸爸妈妈,我真的可以!
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可以!
而那些从独立营里惊喜蜕变的孩子们,都在欢乐的相处里学会了成长,学到了有趣的知识,还收获了更多生活、学习、社交的好习惯、好姿态。
写在最后
爸爸妈妈,请记得,千万不要就此打住!
让孩子将独立自理的好习惯坚持下去,等从独立营回到家里也要摆脱“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将独立营里学到的“自己照顾自己”延续到生活里去。
孩子的远行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改变。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把改变一次次升级。
在放手中告别依赖,走出舒适圈,
给自己一个独立又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