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治愈“自然缺失症”的机会来了!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出的十大奢侈品,没有一项和“物质”相关
有一项却是回归自然,与大自然连接的能力然而过去的几个月,我们的身心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为疫情,让原本生活在钢筋水泥下的孩子,更加缺乏“自然缺失症”,反而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什么是“自然缺失症”?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一位美国学者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其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到严重的“成长危机”。
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00后需要面对的“自然缺失症”THE NATURAL DEFICIT DISORDER GENERATION
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
洛夫曾在中文版序文中提及自己做过一个有趣调查,“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时常在大自然中探索。”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赢在起跑线”呢?为了让孩子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做父母的不惜花重金将孩子送入了补习班、兴趣班,却忽略了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自然教育。
一个社会调查显示,目前至少有95%青少年参加课外补习,其补习时长分别在4-10小时不等,而真正通过补课提升成绩的孩子仅占20%。
同时,当今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不是手机、电脑等游戏,就是看动画片等室内活动,基本放弃了走入自然、探索自然的户外运动,因此中国青少年与自然疏离的现状不禁令人担忧,“自然缺失症”现象此时此刻正在中国悄然蔓延......
幸好,这不是“症状”,可以通过自然教育来弥补。且越早治愈,对孩子成长阶段的的重要性至关重要。能有效引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和弥补传统学校教育的不足。
WHAT IS NATURE EDUCATION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又称“自然体验”或“自然鉴赏”。浸泡在大自然,通过有趣的“自然探索技能”,从中培养孩子注意力、创造力与主动性,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
同时锻炼孩子如何释放潜在天性、如何建立多元素养能力,更锻炼其如何解决成长过程中个性化等问题。
欧美对孩子自然教育十分重视WHY FOREIGN COUNTRIES LIKE NATURE EDUCATION
空有理论还不行,不妨让我们来看地球另一端的外国家长对自然教育是何种想法吧。
自然教育在国内近十年来才大力发展起来,但早在18世纪就在欧洲开展了,并一路延伸出森林教育、生态教育等户外模式。
美国开展自然学校,结合童军教育启迪思维
英国受“先锋户外理念”影响,力求逃离舒适圈
德国扎根森林幼儿园,无围栏式森林教育
日本有数千所“自然学校”,每年千万生从中受益
国外家长为何这么喜爱自然教育?那些长时间浸泡在大自然的孩子,成长阶段又和一般孩子差异在哪?下面这张表或许能略知一二。
国外家长认为,最好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走进大自然。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个人的渺小,也才能建立更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自然教育融合了自然观察、自然游戏、自然笔记、自然艺术等内容。引导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游戏,可以让他们打开五感,学会观察、体验、思考、分析和创造。
特别是整个由自然构建的世界,在他们眼中,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上单一且枯燥的静态理论,而是一组多元流动性的、多变相互关联,且值得全身心投入的“奇幻课堂”。
谁说自然一定要去那些未被触及的荒野或山林,其实何处皆自然,家旁边的小公园也都能享受来自大自然的熏陶,或许这就是大自然带给我们每个人最好的礼物吧!
从小接触大自然,长大变名人?CELEBRITIES WHO GREW UP IN NATURE
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著名生态学家徐仁修、日本多位诺贝尔得主......你相信吗?其实这些名人的童年和我们都一样平凡,而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从小即非常重视自然教育。我们以为的那些诺贝尔得主,一定从小报了各种才艺班,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是学霸。但事实上,他们的童年就和你我一样,甚至比你还更“爱玩”。
这个问题,大隅良典用他童年时期最真实的成长案例回忆道,在他心中,让孩子爱上自然、爱上科学,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才是一切认识世界的起点。
“从探索到发现,从学习到体验”。从学校延伸的下一个成长阶段,这个一生都要体验一次的“修行”,他们曾经体验过,下一个会是你吗?
- 上一篇:为何学校现在开始重视博物馆教育?
- 下一篇:桂林阳朔的喀斯特有多美,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