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齐鲁研学政策解读!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
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
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研学旅行正当时!
近一年研学旅行政策新解读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
解读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目标: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
解读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是国家旅游局针对研学旅行实施做出的权威性的规范文件,其中对人员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学旅行机构或学校可以针对此文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研学旅行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安全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摘录整理如下: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a)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工作方案;b)研学旅行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c)研学旅行产品安全评估制度;d)研学旅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应制定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专项工作计划,定期对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与要求、应急处置规范与流程等。
学生安全教育要求:a)应对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b)应提供安全防控教育知识读本;c)应召开行前说明会,对学生进行行前安全教育;d)应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根据行程安排及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安全提示与警示,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
解读
《指南》主要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已达学校教育目标,这是尤为重要的。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
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被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无疑将极大促进在校生对泛研学旅行类课程的需求。另外,研学旅行基地老师对综合实践课程驾轻就熟,未来“轻研学旅行课程模块”进校园或将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流量入口。
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11.20)
解读
文件大致明确了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基地:
1.各地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博物馆、生态保护区、自然景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单位。
2.具备承接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能力,能够结合资源单位特点,设计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的课程;学习目标明确、资源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有适合中小学生需要的专业讲解人员及课程资源介绍;资源单位运行良好,交通便利。
营地:
房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卫生良好,能够满足正常安全运行,有一定活动场所,能够至少同时接待1000名以上学生集中食宿......
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备,能够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日常运转经费来源相对稳定......
有从事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能够设计规划不同主题、不同学段、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和线路,能够组织中小学生集体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部分省市研学政策相继出台
青岛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管理办法
学校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主题,科学设计研学旅行路线,注重突出研学旅行的趣味性、知识性和专业性,构建研学旅行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六条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应当依据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和季节特点,一般在每年3至5月、9至11月等6个月中进行。
原则上小学4至6年级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不少于2次,每次1至2天;初中7至8年级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不少于2次(含学工学农),每次1至5天;高中1至2年级每学年安排研学旅行不少于2次,每次1至7天。
鼓励中小学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研学旅行夏(冬)令营。
第七条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全员参与的原则,并通过整年级、整班集体行动的方式进行。确因自身原因不能参加的学生,应当由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学习生活。
四川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将纳入学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意见指出:研学旅行一般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开展。将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将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