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行走齐鲁夏令营 > 新闻动态

行走齐鲁研学旅行:重在专业与规范

行走齐鲁夏令营    2020年03月31日    阅读:

  近两年,研学旅行(也被称作“研学旅游”,或简称为“游学”、“修学”等)被业界逐步看好,各地争相推出研学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稳步提高,既成为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领域,也成为旅游消费增长的新亮点。研学旅行今天能够走旺看好,主要原因有三:

  1、研学旅行被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2月,包括教育部、旅游局在内的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学校搭建一套完善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把研学旅行作为走出校门的必修课。因此,研学旅行便由以前的可有可无,变成了必须开展的义务教育。

  2、旅游客源市场发育很快,对各类新产品需求很旺。到2019年底,我国国民旅游就将超过60亿人次,包括孩子(即学生)在内的家庭旅游迅猛发展,每到寒暑假或长周末,带着孩子出游已成为家庭必需的固定项目,孩子们则更是在意去哪儿出游(周边、省内、跨省、出国),这客观上为研学旅行奠定了发展基础。

  3、旅游企业重视青少年市场,将研学旅行列为了发展重点。像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企业,由原来关注80后、90后客源,到现在更关注千禧一代和一零后,不论是网红、抖音,还是举家游、研学游,都是这一大批青少年市场的特征。正因如此,酒店已不再是纯粹住宿概念,而变得休闲、温馨、可消遣;景区则不再是单一的某种特征,而变得好看、好玩、好在;旅行社则放下身段,除了传统包价半包价的旅游团,还要搞订制服务、做研学旅行、办会议活动等。

  由于上述原因,研学旅行市场快速升温,各地研学接待爆出了很好看的数字,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的地方把研学当成了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成了大拨哄的旅游活动,把对普通游客接待的那一套,稍稍变化一下就兜售给中小学生;

  有的地方以看“唐僧肉”的眼光,贪婪地关注这个2亿多人的研学市场(不包括大中专学生),背地里想着把滞销落伍的旅游产品推销出去;有的地方拥有很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但就是开发不出合格的研学产品,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内容构成,都比较狭窄和单调,研学设计、教育要求、活动组合都不专业;

  有些机构处于“捞好处”和“摆谱”的考虑,超越职责权限和业务范围,随意认定或授予一些地方“研学基地”,客观上搅乱或误导了研学市场的理性选择。这些现象和问题不予以警惕和纠正,必然将影响研学旅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作为目的地的研学开发和接待者,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准确领会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旅游,而是带有明显的综合性、专业性、培训性,如把研学者当作普通游客,千方百计引向旅游景点,在思路上未必是正确的,需要端正认识、领会实质。从国家主管部门印发的文件看,将研学称作“研学旅行”,而回避了业界多年习惯的“研学旅游”,这不应是随意而为,而是有特别考虑的。

  二、明确对标素质教育

  既然研学旅行是在校外开展的义务教育,目标是利用社会资源提示学生素质,又有其它教育和服务主体的参与,这就必然要有一些基本的规定和要求。例如,如何将研学旅行加以课程化?怎么设计和认定研学课程?如何提高和检验研学成效?这是研学的所有参与方都应非常明确的。

  研学旅行是基于旅行基础上的研学,旅行只是学习的载体和形式,而达到研和学的目的则是本质。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得到教育部门或学校认可的、清晰具体而可以规范实施的研学课程,否则就难免让人觉得无法上马、率性而为,就像是40多年前的对工农兵大学生搞的那种“开门办学”。

  要让研学达到促进素质教育的目的,起码应兼顾三个视角:一是作为研学接待方,应根据校方需求提供和实施研学课程,每门研学课程应有明确的主题定位,有主导性的目的归属,而不是很模糊的“一菜多吃”、全能型的以不变应万变;

  二是作为研学活动的组织方,学校和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与接待方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对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不是交给接待方就算了;三是作为研学之中直接受教育的学生,对研学活动应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思考,争取达到接触实践、寓教于游的效果。

  三、做好各地研学规划

  研学旅行可依托的社会资源很多,旅游仅是其中之一,各地应在研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统筹研究适于开发研学旅行的社会资源,做好区域性的研学产品开发规划。

  一是要把握研学的阶段特征。教育等11部门下发的文件,规定研学是小学4年级以上的学习任务,还按年级确定了研学重点的不同,这应该成为开发研学产品的一个重要遵循。有的地方提出“跟着书本去旅游”,依照教学大纲的指引,考虑与书本的结合、补充或延伸,开发对应性很强的研学产品,例如,山东曲阜开发的孔子与六艺研学。

  二是要把握研学的产品类型。国家旅游局印发的研学服务规范,把研学旅行产品分为5类,即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这个分类,既对应了不同年级学生的研学需求,也可作为引领全国研学产品开发的指导。

  三是要把充分运用好社会资源。各地可以利用的研学资源很多,关键是抓住地域特征,根据研学主题做好文章,例如,如黄山研学对徽文化、文房四宝、黄山资源的开发;敦煌对莫高窟文化宝藏的开发,组织举办了莫高学堂;广东韶关依托丹霞山资源,开发了地质地貌景观科考;杭州在千岛湖依托娃哈哈自来水厂,开发了饮水思源为主题的自然科普型的研学;延安、井冈山、瑞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了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研学课程。

  四、认真研发研学课程

  这相当于旅行社的旅游产品设计。对于教育主体来讲,如何有针对性地围绕研学主题研发和定制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落在具体某次研学活动上,应该有一个总体设计,要像组织一次会议那样,需编制一份全部日程的执行手册。

  这个过程中,需要与教育方面进行沟通,在达成共识和一定论证之后,才能形成一个具有操作性的研学课程手册。一份合格的研学课程手册,应该包括以下要件:一是研学旅行的主题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二是主要研学板块,包括研、学、旅、行各个方面,上哪些课、看哪些点、体验什么、思考什么;三是主要日程安排,包括计划、行程、内容;四是组织架构,包括带队老师、学生分组、保障人员、联系方式等;五是提示事项,如往返日期、车次安排、作息时间、安全提示、纪律要求、物资清单;六是研学活动的环节测验与成效评估。

  五、精心组织研学活动

  这是研学课程的执行环节,也是抓好研学旅行的主干。

  一是处理好研与游、学与玩的关系,体现参观重点与研学的关联性,要将研学与一般旅游区别开来,不能出现过分偏重游玩、以游玩为主的现象;二是处理好研与学的关系,研学之学不同于课堂教学,方式上不应是课堂教学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而应体现适度的灵活性、开放性。使学与游有机协调、紧密融合,达到寓教于乐、寓游于教;

  三是处理好观察与思考的关系,研学既不同于教学,也不同于自学,也有别于家庭作业,应该让学生尽量动眼、动手、动脑,落到课程设计上,最好尽量涵盖观赏、听讲、体验和实操等多元要素,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受到锻炼和教育,而不是一游了之,一篇事后的心得体会就完了。四是处理好研学与评价关系,即尽量构建各阶段、多层次、多方式的评价体系,例如小组范围的“竞赛”、“互评”、“小结”,阶段性的“作品展示”、“观察心得”、“任务答辩”等,避免研学浅表化和走过场,最终确保研学旅行的质量。

  研学是一个巨大市场,关乎广大青少年的课外素质教育。无论是教育、文旅等主管部门,还是研学活动的工作组织和服务提供方,一定要拿出对子孙后代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起来,把追求研学的社会效应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作为普通的旅游客群,让他们看好、玩好、走好就行了。

  同时,由于研学旅行所具有的相当的专业性、跨界性、关联性,教育和文旅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发展的调研,及时关注和解决一些苗头性、普遍性和要害性的问题,树立一些规范运行的代表性案例,清理和控制“研学基地”的授予,让研学旅行真正走上有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轨道。

课程汇总

更多课程
首页
课程分类
咨询
免费电话
我的
Copyright @ 2025 www.letaohuo.com
沪ICP备190115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