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行走齐鲁:研学旅行的关键字—“学活”
自古以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被推崇为读书的最高境界。然而,世上有许多知识靠书本是不能充分理解内化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死记的知识没有被链接到知识应用网络中,不仅容易遗忘,也容易在需要运用的时候没法闪现。
研学旅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孩子创设“学”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即学生学得“活”,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能得到开发。
01激发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得以实地观察地质结构、学习植物分类、研究建筑历史、体验文化内涵……等等等等,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整日与死气沉沉的课本文字打交道的孩子们耳目一新。
加之老师的适当引导,很容易便能使学生代入情境,萌发求知欲,将所学的语言、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知识运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动去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被动感受的过程中形成更深层次的激发。
02目标明确,让学生学有方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失动力,迷失学习目标。研学旅行真谛在于确定课程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会有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每次研学旅行,研学导师都会对研学主题、内容、路线、活动方式等等做出前期调研准备工作,把研学活动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一个个任务。在实际执行时,通过层级任务引导学生思维向目标层层推进,让学生来逐个完成。
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不仅能够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也能体会到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3大胆放手,让学生学有机会
长久以来,大多数课堂时间都由老师主导,孩子们成了课堂上的“旁观者”,这是造成孩子们学习被动的原因之一。而研学旅行则把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研学旅行中,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都是各个环节的主体。他们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操作、质疑,去探索和发现规律,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总结知识,再经过下一轮实践形成新的“内在的能力”,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力。
教育不在于哲学上的穷究,而在于生命中的体验。研学旅行是一种典型的体验教育方式,它与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完美契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方式、更直接的知识来源。
同时,研学旅行这种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分门别类的学科界限,强调整合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深刻的互动中达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真正建构了知识体系,实现活学活用的教育目标。
本文转载于山东行走齐鲁,由乐淘夏令营编辑并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发布,违者必究!
- 上一篇:行走齐鲁夏令营入营须知!
- 下一篇:行走齐鲁与其他机构组织的夏令营有什么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