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应注意哪些原则?
乡土文化是初中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颁布的《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就曾指出:研学旅行课程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乡情、市情、省情、国情,使中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家国情怀。乡土文化资源不仅为研学旅行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研学旅行的实施提供了适合的活动场所。今天简单和大家分享下基于乡土文化的研学课程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乡土文化视域下研学旅行设计原则
乡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中,经过长期生产生活积淀而形成的特定行为方式、思维习惯与价值观念的总和,涵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它包含民居建筑、节日庆典、宗教信仰、乡规民约、风情习俗等文化事项,蕴含着多种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乡土文化视域下研学旅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01地域性原则
在乡土文化视域下开展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及人文要素有一定的认知、理解,并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感,由此可以对家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初步的想法和预测,并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及情感提升。
因此,在设计研学旅行方案时,教师要确保在活动主题、地点、内容等方面的选择时,要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并能够将乡土知识与教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02传承性原则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要求研学旅行要让学生能够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国传统美德、尊重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形成文化自信,并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
乡土文化是生活在同一区域范围内的人们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今人们完全可能通过认知文化认同规律,自觉地创造出更为积极进步的且受到普遍认同的地方文化特征。
与现代城市文化相比,乡土文化蕴含着更多的传统因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要自发地传承乡土文化,使学生了解到家乡人文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先贤智慧,从而对家乡所特有的优秀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和尊重。
03体验性原则
在组织乡土文化视域下的研学旅行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体会家乡自然环境的变化、感受乡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乡土问题研究的兴趣,增加对家乡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的了解。
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亲身体验,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才能对乡土文化有真正的理解、体验和感悟,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才能够实现。
对本地乡土资源进行开发,能够使学生提升对本地乡土乡情及文化的熟悉度,掌握其中的精髓和重要内容,提升生活实践能力及文化自觉意识,在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加深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