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北京华誉外交官夏令营需要注意的外交礼仪!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礼仪更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人类文明从礼仪开始:仪容仪表、言行举止、为人处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就有了礼的概念。我们不妨先从礼的历史说起。早在秦汉时期,在国与国的对话中,礼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秦王朝统一中国之前,当时中国的大地上,小国林立,诸侯争霸,即春秋战国时代。公无前542年,郑国国王郑简公出访晋国,按照礼仪规范,晋国国王应及时会见郑简公。而晋国有意怠慢郑简公,借口为鲁哀公服丧,迟迟不安排会见。郑国宰相子产乃令随从人员捣毁宾馆的院墙,将自己的车马牵入院内。
晋国的礼宾官为此向他们提出抗仪。子产申辩说,你们借口为鲁哀公服丧,不安排会见,我们的车上装的是送给晋王的礼物,需要经过一定的仪式赠送给晋王。只要你们安排会见,接受了礼品,我们会把围墙立即修好。晋国知道自己输了礼,只好向子产致歉,并立即安排会见,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由此可见,远在二千多年前,进行国事访问时,在欢迎、会见、赠礼等的安排上,便已有一定的规范;如不遵行,就会引起外交纠纷。
汉代派苏武出使匈奴,匈奴扣押了他,把他放逐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上放牧公羊,并声称,要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汉。苏武被扣长达19年。后来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到匈奴,要求放苏武等人回汉,而匈奴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对匈奴单于说,汉帝射雁于御苑上林之中,得一大雁,足系帛书,言苏武等在某大泽中。单于这才不得不让苏武回汉。可见,当时这种扣押使节的做法,也是违背国际礼仪的。中国古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说法,也说明当时虽然还没有关于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完整规定,但是对外国使节的生命安全仍负有保护的责任。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有的同学就认为我们不用刻意的学习外交礼仪?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礼的内涵是很宽泛的,比如有礼貌、礼仪、礼法、礼节,从其语汇的丰富性来看,就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所以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礼貌并不能涵盖模联的要求。
我们所说的外交礼仪,是服务于国与国交往的,应该说从属于现代国际礼仪的范畴,同学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看似神秘的国际礼仪。
第一节现代国际礼仪
一、现代国际礼仪的产生
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于是就产生了国际礼仪。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挨及,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礼仪。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行为。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现代的国际关系,较之过去已有了惊人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交往的规摸从20世纪初50多个独立国家,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增加到75个,再到目前联合国的会员国已有180多个国家。其次是现代生活频率加快,各国之间的交往已越来越频繁。再次是国际交往的内容不断丰富,参加国际活动的人员空前增多,而涉及全球的问题,如环保、抗艾滋病、反毒、反恐怖等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国与国之间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而国际关系的这种发展又是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急剧扩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它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等来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空前广阔、繁复、多样化的图景。
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的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国际礼仪就其内容而言,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仪与豁免等多方面内容。他们中有的己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二、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准则和特点
1、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准则。
联合国宪章在《序言》中阐述了“大小各国平等权利”的信念,并规定了各会员国应当遵循的7项原则。其中第一项为:“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现代国际关系以公认的“主权平等”为基础。“主权平等”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享有平等权利,不受他人侵犯;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尊重别国主权的义务,不得借口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侵犯他国的主权。国家不论大小,都应当具有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物、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利。国家与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所有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
“主权平等”既然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国际交往中行为规范的现代国际礼仪,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准则。“主权平等”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尊严受到尊重:国家元首、国旗、国徽不受侮辱。
(2)国家的外交代表,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3)不以任何方式强制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
(4)在交往中,实行“对等”和大体上的“平衡”。所谓“对等”实际是上就是“礼尚往来”,交往的双方人员,身份要大体相当;代表团互访时,双方的接待规格应相差不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对等”原则的正面引用。在国际交往中,有时也从负面运用这一原则。如:你赶走我的武官,我就驱逐你的参赞;你怠慢了我,我也请你坐一坐“冷板凳”等。
(5)“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组织中和国际会议上,表现为每一个参加国都有同等的“代表权”和“投票权”,每一个国家所投的票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
(6)在“礼宾序列”问题上,也应当体现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的位次,不是按国家大小强弱的原则来排列,一般是按会议所用文字的国名字母顺序来排列。在签订条约协定时,应遵守“轮换制”,既每个缔约国在其保存的一份文本上名列首位,它的代表在这份文本上首先签字。在国际活动中,各国代表的序列,应以代表的职务高低或就职时间的先后作为排列的依据。在文字的使用上,每个国家都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在签订国际条约协定时,本国文字与别国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2、现代国际礼仪的特点。
现代国际礼仪,较之过去的做法,有什么特点呢?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点:一、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二、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三、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
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所以我们在会议磋商期间,可以在不同的领域谋求与别国的交流。四、礼仪活动更加讲究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动员众多群众参与大规模活动场面很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
第二节模拟联合国中的礼仪
模拟联合国,是对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语言表达、仪容仪表和礼仪礼节进行了充分的历练。我们在参与模联的活动时,礼仪礼貌是一国风范的体现。要扮演好外交官的角色,就一定不能忽略外交礼仪的作用。每个中学应遵循一条基本准则:当你在自己国家时,你不过是成千上万公民中的普通一员,而在模联活动中,你就是本国人的代表,你的言谈举止,决定他国对国家的评价。
周恩来总理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很重视对外礼宾工作,重要的代表团来访接待计划和出访方案他都亲自审阅、过问。他渊博的国际礼仪知识,潇洒的言谈举止,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更为世人称道。
首先,我们先从服饰方面介绍一下参与模联会议的规范。要知道,一身大方得体的装扮,将不仅带给别人庄重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使自己更好的进入角色。
总的来说,着装要得体而应景,不能雷同。在大多数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
我们先来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正装:
女士最好穿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选择鲜艳颜色要慎重,外套内可搭配衬衫。可以选择与之搭配的鞋子。原则上可以选择皮鞋,但是不能穿旅游鞋和凉鞋,衣服不能过于肮脏、折皱、残破、暴露、透视、过大、过小或紧身。
男生的选择也十分多样。西装当然最正式。衣服上商标要先行拆除,穿西装最好内着白色衬衣,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打领带,不穿或少穿羊毛衫,全身上下衣着应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
作为中学生,不一定要刻意选购正装。可以事先请求大使馆的帮助,借来一套精美的民族服饰,绝对有突出民族特色的功效。此外,我们还不妨穿学校的正装出席,可以很好的展现风采,树立所在学校的形象。
选好服装,如何穿戴和搭配也是小有学问的。在正式场合,穿着要正确得体,所有衣扣要扣严,不能换起袖管或裤角,衣袋或裤兜里不宜装过多的东西。在发型上,男士不宜使用任何发饰。女士在有必要使用发卡、发绳、发带或发箍时,应使之朴实无华。其色彩宜为蓝、灰、棕、黑,并且不带任何花饰。绝不要在会议上佩带彩色、艳色或带有卡通、动物、花卉图案的发饰。若非与民族服饰配套,是不允许戴帽子和裹头巾的。
在出席会议时,可以有选择性的点缀妆容,但应符合中学生和外交官的身份。修饰自己的仪容,美化自我形象的行为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必须遵守如下两项规则:规则之一,应当化以淡妆为主,恰到好处的化妆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但尽量不要显露修饰痕迹,其主要特征是,简约、清丽、素雅。
它既要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又不容许显得脂粉气十足。总的来说,就是要清淡而又传神。规则之二,应当避免过量地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通常认为,与他人相处时,自己身上的香味在一米以内能被对方闻到,不算是过量。如果在三米开外,自己身上的香味依旧能被对方闻到,则肯定是过量使用香水了。
在模联会议中,与会者要出席多种场合。我们还要学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找到适宜的搭配。社交场合主要指宴会、舞会、晚会等,服装应突出个性,可穿时装、礼服或民族服装,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
说过了服饰的要求,你肯定已经有了几分外交官的风采。可是,最重要的还是与人交流时的细节,听我们细细说来吧。
眼是心灵之窗,交往时,要行注目礼,目光与对方接触时间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目光切忌呆滞、漠然、偷窥、左顾右盼和挤眉弄眼。微笑是必不可少的。不宜开口大笑。
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水平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站要如松,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不要过于随便,探脖、塌腰、耸肩、弯腿、抖足或双手插腰及放在裤兜里均不足取。坐要如钟,不可前倾后仰、歪歪扭扭、高翘二郎腿。行走如风,步态要协调稳健、轻松敏捷,不能弯腰驼背、歪肩晃膀、左顾右盼。手势不宜单调重复,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都要注意力度大小、速度快慢、时间长短,不可过度,尤其不要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挖鼻屎、打哈欠、修指甲、揉衣角。咳嗽、吐痰、打喷嚏都要避免大声,更不能正面对人。向人致意、鞠躬、介绍、递物、接物都要诚心诚意,表情和蔼可亲,神情专注。
谈吐:要注意语言文明、语气诚恳、语调柔和、语速适中、吐字清晰;称呼要多用尊称、敬称,少用爱称、昵称、别称、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交谈内容也有讲究,要使对方感到自豪、愉快、擅长和感兴趣,要格调高雅、欢快轻松,不要涉及对方自身弱点与短处、个人隐私,在休会的过程中应当适当避免个人话题。发问要适时,谈话时要有礼有节、尽心倾听有问必答,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谈话或随便走开,更不能面带倦容、打哈欠、看手表。
称谓: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因此对它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在会间交往时,也应以对方的外交身份称呼。尤其要注意:
第一是要合乎常规。它的总的要求,是要庄重、正式、规范。在大多数场合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其职务,二是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比如代表之间可以直呼其国家,对于大会的组织者可以以其职务相称。
第二是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
进行人际交往,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1、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所以建议各位同学在与会前查阅中英文资料,搞清楚所在委员会国家的名称和概况,尤其要注意与本国有密切关系的国家。比如邻国、合作伙伴等等。在开会时,还搞混了一些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总是不太尊重对方。
2、使用过时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这一点,请参加英文委员会的同学格外注意。
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在社交活动中,如欲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在参与模联会议中,渴望广交朋友的同学们可别忽略了自我介绍的点滴规范。
总的来说,自我介绍可以分为下述三种具体形式,同学们可以酌情选择:
一是应酬式,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它的对象,主要是进行一般接触的交往对象,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与各国建立良好关系。
二是工作式,工作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应当包括本人姓名、所在的学校和代表的国家等三项。
三是交流式,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在社交活动中,它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的国家、了解立场、与自己国家建立联系的自我介绍。
在与人交流时,要尽可能体谅对方的感受,所以一定要注意自我介绍的分寸:
1、注意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1分钟。进行自我介绍的适当时间,指的一是对方有兴趣时,二是对方有空闲时,三是对方情绪好时,四是对方干扰少时,五是对方有要求时。进行自我介绍的不适当时间,是指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干扰大、心情坏、休息用餐或正忙于私人交往之时。
2、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届时应显得落落大方,笑容可掬。
3、力求真实。除自我介绍外,还有他人介绍。决定为他人作介绍,要审时度势,熟悉双方情况。如有可能,在为他人作介绍之前,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根据规范,处理这一问题,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规则。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
握手:在交际应酬之中,相识者之间与不相识者之间往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刻向交往对象行礼,以示自己对于对方的尊重、友好、关心与敬意。
何时宜行握手礼?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它通常取决于交往双方的关系,现场的气氛,以及当事人个人的心情等多种因素。当对方手中忙于他事,如打电话、用餐、喝饮料、主持会议、与他人交谈时是不适宜握手的。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有“尊者决定”原则,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婚否。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状。握手的禁忌有很多,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当然,在握手时长篇大论也显得很不礼貌。
宴会:宴会的主办者一般会事先根据来宾身份、人数,酌情选择中式宴席、中餐西吃、自助餐等形式定好就餐方式。因此座位也是事先排定的,常见的是用圆桌,每桌10人,宜用双数。圆厅居中为上,横排时以右为上,纵排时以远为上,有讲台时临台为上。每张桌子上的具体排位,面门为主,右高左低,各桌同向。请柬上会注明桌次,宴会厅门口有桌次示意图,现场有引位员,每张桌上放置桌次牌及用餐者名片,同学们可以借此找到自己的座位。
用餐环境要幽静、雅致、整洁、卫生,就餐时规矩很多,主要是不要发出大的声音,不要挑拣菜肴,不要用餐具对别人指指点点,不要当众剔牙,不要随口乱吐嘴里的食物,不要在吃东西时讲话。最重要的是不能浪费食物。
在模联的分分秒秒,想必会使同学们终生难忘。如何在几天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会议,将一位中学生外交官的激情与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赢得别国的尊重与认可,就需要注意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掌握了以上提示的内容,就离具备一个彬彬有礼的形象不远了。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把握与人为善的原则,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最出众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