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坚果部落夏令营 > 新闻动态

坚果部落夏令营9周年丨创始团队的雪山来信

坚果部落夏令营    2024年10月10日    阅读:

2023年底,在坚果部落即将进入九周年前夕,4位创始人一起出发,去攀登四姑娘山。这既是为四姑娘山产品踩点,也是高管团队一次难能可贵的团建。

创始人张兆博说:“这是坚果部落成立以来的一次工作总结,也是9年来心路历程的剖析总结。”

一路攀登,一路思考,一路讨论,最后和大家聊聊我们的感受与收获。

其实登四姑娘山这一路,我手机一直有我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进来。但是因为地理环境原因,我手机中间几天信号断断续续。

等我下山后才看到有好几个班主任老师的未接来电,我就赶紧给老师回过去。其实是因为孩子的作业没有做完,家长的“家校配合度”对比上个学期整体配合度都不够高。

自从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一直夹在创业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也在努力摆平二者的关系。

这次登雪山,让我更加理解妈妈作为用户在产品中的体验,也许依然有很多琐事,很多电话信息,但我想把它当成一个尝试,平衡生活,平衡自我。

出差期间有天半夜,我收到老公的电话。他跟我说:他很挫败。看着儿子做作业要做到十点半,有时候做不完第二天甚至六点半又把他拉起来,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差不多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都在做作业了。老师还在批评成绩差呀,跟不上节奏呀,注意力不集中呀!

后来我就跟他说,我说到最后,你最终能为孩子选择什么?

在登山的第二天,体能训练的时候。我是“Z”字形上去的,直上直下我上不去。我知道兆博老师一直在我视线能看到的地方等着我,但那天直上直下对我来说难度有点大,我就是没有办法一步就迈到他的那个地方,我就只能这一步走到这儿,下一步走到那儿,这样一点一点缓缓的上去。

我在想我儿子,他也知道那个目标就在那。可能对于他来说集中那20分钟的精力,或者真的他就跟我说:妈妈,我在速度上就是差那么一点劲跟火候。如果他已经十一二个小时都在做这件事了,那算了,我放弃这个东西,我觉得他本身很健康很快乐,对我来说更重要。

我最终到大本营的时候,也在问自己:成绩真的很重要吗?我觉得不是的。我跟我儿子说:最终拼的是体力,和毅力。就像你很想登顶,但我真的就登不上去。你还能怎么办呢?方法论一堆,教练是最好的,全中国最好的教练就在我旁边,那又怎么样?我就差这一口气,我就是登不上去。再强的这个意志力在这种时候都没什么用。

所以最终我跟我老公说:我最终选择他有一个好的身心状态。在他真的碰到困难时,比如说我没登顶,我很挫败。他有没有“我下一次可以更好”的这种重新站起来这种心理素质。我希望无论经历什么挫败,永远还能拥有一些自信和自尊;希望他无论遇到什么经历,最终都能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值得爱的。简单的说就是“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我们不能被其他人在这么一次一次打压的过程当中,把他的这种天性磨灭了。我们要守护他的这种天性,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在学校他也受委屈受批评,在家里还是一顿批。我觉得对他来说也挺累的。

孩子学习成长是动态的。他现在四年级这样,不代表五年级这样,不代表六年级这样,他可能初一成绩就变好了。我这么说不是安慰父母们说“你什么都不用做,明年就变好了”。我是指,我们太早的焦虑成绩,单一的把成绩不理想看成孩子还不够刻苦努力,这个看法在小学阶段还太早了。

第一,从男孩的发育规律看,男孩的专注力发展一般比女孩要晚。如果哪天他只要在专注力方面的能力上来了,学习意愿强烈了,小学那些知识其实很简单。

第二,孩子他本身能不能再努一把?能不能再要强一点?这有时候是一种能力,不是态度。比如我们跟孩子说,你可以专注一下不行吗?专注是个能力,这一点成年人特别不容易理解,就是我们会把搬个石头当成能力,理解为肌肉、力量,但我们不会把注意力当成能力。其实注意力也是一种能力,他已经使出他当下最大的劲儿。

第三,这么说不是要躺平。追求做的更好,对自我有更好要求,能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我跟我女儿说,你上学和我做生意一样,我要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我要成为行业领导,这是我的目标;你上学,尽量上好,这是你的目标。我现在给你放松一点,是我综合评估了你的能力之后,不想把你拉“崩”了。

我也重视成绩,在学习上定一个较高目标,分解目标,逐步实现也是在锻炼毅力。

第四,如果孩子已经竭尽全力了,父母最少要给他一个港湾,要安慰孩子和接受孩子,这个时候不要和老师一起逼孩子了。等当他过一段时间,学习动力变得很强,很想学好的时候,这时候做家长的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看到底是时间花的还不够,还是基础太薄弱,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最后一点,要保护他的自尊和自信。如果在老师这样一次一次的评价中,他认为“我是学不好的”,或者“我是不会被老师(权威的人)欣赏的”时候,这个其实对他的杀伤力远远大于他成绩的好与不好。

一般我在谈到父母们深层焦虑的时候,都会提到关于一个社会认知问题,我们有个模糊的认知:学得好=高学历,高学历=好工作;而学不好就要去职高,去职高=蓝领、体力活。

这个观点在很多方面都绝对化了。举个例子,好工作也来自于好家庭,好家庭的孩子一般不会去职高,去了职高一般也不会从事蓝领工作。因此,对我们来说,我作为家长自己好好学习,好好挣钱,有一天能让孩子有资格躺平,也是父母的本事。

我们有个营员,他初中的时候是愿意学习的,各方面素质是优秀的,但是班级里都是学霸疯狂刷题,他有点跟不上。

我当时最担心的是,他在这所学校里边,信心都被打击没了,还怎么考?如果一个孩子心理对自己的定位是“我就是中等偏下,我就是一个不太行的人”,如果形成这么个印象,就完了。

后来我跟他家长说,建议让他去读国际高中,给他树立一个新的目标,找一个新的开始,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同时把他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开发出来。

后来我们这个营员,定了这个目标后,很有动力,考试发挥很好,考到了一个著名学校的国际部。他现在目标很高,要考全世界前五十的大学。父母说不用前五十,前两百就行。然后他自己跟妈妈说,我想学什么,你得给我找个什么样的老师,我的要求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那个美好的画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还有,国际高中的孩子有一些能力的训练是不一样的,比如更早的培养领导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我在山上时,班主任给我留言说,我知道你是搞教育的,可能你还不太懂我们体制内的公办教育。我觉得她说的也没错,但我认为这也有误区——误区就是很多教师,以为没有人比他更懂教育。坦率讲,有的教师的见识和对教育的认知是狭隘的,教师本人是充满了焦虑的。

我觉得当代教育非常缺失的是什么呢?就是疏于育人,多于知识。其实育人应该在教书前边。育人,我们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做一个陪伴者、一个欣赏者、一个催化者,而不是一个评价者、催促者,当然这对教师要求很高。

那现在孩子的教育缺什么呢?一般来说,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当代教育平均不缺知识;但缺少有用的、实用的技能,更缺少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品格、价值观的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处在低自尊低兴趣、高压力高负担的状态。他们被高度包办,接触真实世界少,虚拟世界多。时代巨变中,青少年有很多问题和困扰,比如对生活没有热情、对学习没兴趣,没有独立的情感、独立的想法,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家长作为一个个体,他们能力是不平均的,有人重视这些问题,有人不重视,有人会解决,有人不会解决。也有家长意识到了孩子教育的问题,但他作为一个个体,又找不出一个解决方案来,甚至可能父母本身都有很多困扰——很多人都觉得我自己的人生被困住了,我的人生过得不好,但他又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希望给家庭提供一种方式,最低是一种学校之外的有补充意义的新的活法。比如,我们提供的方式中,徒步、潜水、骑马、探险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很大胆的,很有勇气的,敢于与众不同的,能让他高自尊、高自信,高兴趣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整个登山的过程中,我基本想到的不是孩子。我更多想到的是自己——有段时间我爬的比较绝望,心里不由的想我上次来过呀?难道我这几年体能下降了这么多吗?怀疑是不是适应时间太短暂了?而且还会怀疑,这个路线适不适合初中生的孩子?孩子能坚持下来吗?我都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呀!

等到最后,特别是在大本营那个晚上,可能也是前一天吹了冷风,头很疼,呼吸困难。一定要用力气有意识的保持更科学的呼吸。

夜里十一点钟的时候高原反应头很疼,到帐篷外边走了一会儿。那时候我也在思考:如果是孩子来这里,这个产品到底适合他们吗?整个过程,有成就感,但会不会太虐了?

又想,按我们登山产品1.0-2.0-3.0的教学思路,当年反复推敲过科学性,难道有问题吗?还在想,马上明天就要登顶了,会不会我们全军覆没啊,大家都上不去是不是很丢人呀?东想西想,反正那一整晚,确实没怎么睡。

登顶的时候,我感觉脚都站不稳(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我是把两个登山杖放到面前,先撑住,再迈腿。是登山杖先上,不是轮流使用登山杖。我跟我的向导说:你一定要慢点走,我今天的状态感觉很差,我担心你开始走太快,我到时候根本就没有体能走下去。

看到山上排成长龙的头灯,自己又在最后面,心里很着急。想着万一关门时间真的没到的话,肯定要被劝退了。心里就又开始担心,加上本来就走的不稳,摇摇晃晃。等到出发了大概两百米的时候,我就明显呼吸很急促。然后第一次停下来,吸了几口气。

我想,不能再看前面了,就只看脚下。看向导的脚,他的脚踩在哪,我就踩在哪。我也不用判断这个路线,是左还是右了。我和向导说:您走慢一点,我就跟着您前面的路线,完全跟着你的路线走,我也不想思考了。最后我安慰自己:那就笨一点吧!他走一步,我走一步。

我就是按照这个笨方法,一路走的。路上,很多人休息,向导问我说:需不需要休息,我说:不需要,我现在这个节奏还ok,跟得上。我们只要这个匀速,你带着我,我就往前走。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就超过了很多人。快登顶的时候,我差不多超过了三分之二的人。这时候再往下看:哎,过了好长一半。像长虹一样的灯带,那个时候,我就确认我这次应该是可以登顶的。

如果孩子问你:这不是花钱找罪受吗?你会怎么回答?

我可能会在那样的时刻鼓励他:先不想那么多,就像我跟着我的向导走那个步子一样,你先不要问意义。有时候那些意义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可能你走完了之后,不管你走到的最终的结局是哪里,它可能带给你的意义都会不一样。

如果先开始,就要说给我一个意义,我才有动力往前走。可能你早早就放弃了,因为你没有看到这个意义,你更多看到的是困难。

可能我会跟我的孩子讲我跟我的向导凌晨走的那段经历,我的总结是有时候要少思考意义,多关注你的身体状态和呼吸,关注你的每一步是不是沉稳的,不要摔下去。然后就这么先一步一步跟着走,等你走到一看,哇,后面有一大排的这个“长龙”,自己都已经走到中间的时候,没准你就会有意义了。

不去思考意义的时候,反倒能够做到让自己更开心的,到达有成就的一个阶段。等你爬到顶,下山的时候,天亮的时候,突然一下子看到周围全是白雪皑皑的雪山,可能它会带来你更多的意义。你到了不同的程度、不同的远度、不同的高度的时候,可能你会有更多的意义。

让孩子去登一座雪山,和让她去拿一个比较优秀的考试成绩奖状,你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哪推荐她去参加哪一种?

如果同样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我可能会推荐他去参加雪山,为什么呢?因为他平时的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机会,太多时间以及精力去给学科知识学习了。我可能更推荐他去经历一个稍微新一点的,然后这种心理素质、体能素质,真的是要每时每刻感受自己心跳和呼吸的事儿。

对他自己的自我觉察也好,想开阔自己的视野也好,选择一个自己想要做的很酷事情也好,登山,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启发。

登的是雪山,接触的是人,你会看到很多和你不一样的人,会想他们为什么来啊?会丰富很多认知,接触到的那些人,以及接触到的那些人对这个事情的态度,这个是打开他们视野和生活,很直观的一种方式。

其实我整个过程还是挺乐观的。我大概知道我的体能不是最好的,但整个走完,我觉得我应该还行。前两天的训练,那时候我的状态是团队中最好的。后面到了那种直上直下的坡度训练时,我觉得挺崩溃的,真的挺崩溃的。

到最后八百米的时候,实在是扛不住了。完全不行,真的是走不动,没力气了。我一直在用他们给我的各种方法调配,腹式呼吸法、关注胸口剑突的位置、中医方法什么的,最后这些方法论一直在我脑子里打架。

真的,你意志力也不管用了,体力也不管用了,方法论也不管用了。靠什么?靠的是本能。

那是一个人从小的综合体验,被如何对待?经历过什么?最终形成的本能。

我们希望给孩子的童年带来这些东西,在他的意志力、体力什么都不起作用的时候,本能记忆起作用。

这是一个对安全要求很高的大事。疫情前,我就有这个规划还安排老师踩点了,但还是搁置下来了。

直到去年,我又问了给我们做登山的培训机构,他给我的答案是要十三岁或以上,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13岁的孩子脑部内部的构造已经比较稳定,即使发生高原反应,产生重大伤害的概率也比较低。我们也查阅了其他高山攀登的个人经验和学术资料。

现在我决定做这件事,仍然是把安全放在第一考虑。中间犹豫要不要做的那几年,仍然是不断的评估它的风险,到底这个的风险有多大。风险它有一个计算公式,这个计算公式是概率乘以严重性。对我们来说,还要加一个出现风险事件我们当下是否有快速解决的可能性。

假设出现了风险事件,如果一个孩子上吐下泻,或者高反就是很激烈,是有可能有孩子会这样有这种感受的。这个时候这个孩子是独立去的,在雪山上他父母我们联系不到,我们的卫星电话是单向的,身边有医生,但我们无法立刻下山。所以第一个我的判断是真要出现了紧急情况,我们的应变可选项目是非常少的。我们必须非常慎重的对待。

综合评估下来这个产品我们要很慎重、严肃的做。我们要采取最保守的策略去做这个项目。或许有人会说我太保守,甚至胆小,但我打算这么做,现在很多人零经验登雪山,我们绝对不要追风,不跟风。我们要在准备时穷尽可能性,同时要有应变的能力。

坚果部落九年的过程当中,有很多跟登山相似的过程。就比如说,公司创业这么多年,中间偶尔有投资人来的时候,有同事开玩笑说:把公司卖了吧。但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件事儿,一次都没有。因为,我觉得我们还在登山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个行业一定会有大机构出现,一定会有公司很值钱。我希望是我们。

越往前走越难。坚果部落刚开始,现在回头想想,那个时候是不难的,那个时候市场是空白的,而我们又是做的比较早的一家。那个时候我们给家长提供的产品,反馈都是挺好的。感觉什么都可以做。反而到了现在是越往前走越难,走到今天,比如产品创新,我们想模仿,模仿谁呢?

说实话,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值得我们简单模仿(互相都是如此),可能偶尔的一个片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围绕客户需要的价值,去研发出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产品。这个,反倒真的很难。

要研发一个有用的产品,既有趣又有用,又好卖,是要逼自己的。现在,得有真本事才行,以前是你有点本事就行。越往前走,就越要创新,甚至是革新。

我有时候感觉吃力的,就是怎么推动队伍做更专业的事儿。我所指的专业,是要深入研究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仔细了解他们成长学习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讨论各种解决方案。

但这个很难啊!要耐得住寂寞,要深入,要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有时候我在研发中,在教学中,会很吃力。有时发现是大家不愿意,或者不习惯于做这样的事,停留在舒适区。作为经营者,我考虑公司常考虑两个事情,第一,我们真正给到客户的价值是什么,我要对客户是要有承诺的;第二,公司的经营安全。

假定我们都下功夫了,都研究了,尽力了,无论成败,我是都能接受的。但前提是,我们要沉下去,弄明白产品、安全、客户价值到底怎么回事,然后决定再做。

我不能接受在没有这些深入的研究之前,半懂不懂的去做事,我觉得尤其它的风险比较大,就像雪山这种产品。

如果有一天我们成功了,或者这个行业有成功的机构。他一定在某个方面是非常专业的。所以必须往前走,往深了做,你不往前走就成功不了。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真的是行业里面响当当的领导机构。现在我们也是行业中领先的机构。希望有一天大家提起坚果部落,觉得它是很牛的,受人尊敬的,不抄别人的,它自己是原创的。

要用心地观察自己的孩子。用心的去了解学习上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基于这个点,有觉察性的去给孩子树立目标和教养。比如说,成绩=基础(知识基础和天赋)+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时间+效率。往往老师和父母在学习上,都用的是+时间。

——坚果部落创始人·张兆博

希望大家把视野打开一点,把生活的场景再打开一点。从单一考试的场景跳出来,从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当中多跳出来一些!给孩子的未来更多的视野和可能性。

——坚果部落安全委员会主任·高飞

更多的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成为自己,或者做更好自己。其实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的很多,角色扮演的也很多。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呢?拿我自己说,我每天掐着点回去要辅导作业,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有时候,我觉得活得好累啊,真的真的很累。

所以我觉得对于父母而言,做自己吧,我觉得很重要。父母其实是另外一个角色,虽然说一辈子你都要管他,但还是有一定时效性的。成年之后,十八岁以后他其实也没有那么需要你了。但是作为自己这件事情,真的会陪伴你一辈子。无论最终你是不是要选择我们的产品也好,是不是认可我们在做的事也好,我觉得都是题外话。如果真的是ta可以做自己,我相信ta会有自己的一个判断跟选择。

——坚果部落首席运营官·王晨璐

课程汇总

更多课程
首页
课程分类
咨询
免费电话
我的
Copyright @ 2025 www.letaohuo.com
沪ICP备190115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