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东心种子夏令营 > 新闻动态

怎样做到心理健康?

乐淘冬夏令营    2020年06月30日    阅读:

  人人都在追求健康,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生理健康就是各个组织和脏器没有什么严重的疾病。心理健康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完好。

  上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就强调了人的成长和发展,并将其称为“自我实现”。

  他与米特尔曼共同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最经典的标准”。

  而马斯洛曾经拿着这份标准随机采访了3300名受试者,结果却显示其中只有1人达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

  无论你是否同意马斯洛的这个标准,不可否认的是: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发展,并且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为何我会这样说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心理健康有着极高的标准,是无法轻易实现的目标。

  其二,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的。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在胚胎期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简单意识活动,并开始发展,这种状态会伴随人的一生直到死亡。

  所以追求心理健康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一生的任务。

  打个比方,有人在25岁时就认为自己心理非常健康了。

  有人问他:“你还会不会再健康一点?”

  他回答:“不,不会了,我已经很健康了。”

  如果他回答:“会,我还会走向更高的健康水平。”

  又会有人问他:“请问你什么时候能达到?”

  他回答:“说不准,可能十年后。”

  无论他回答他是否已经达到了他所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他遇见一个比他心理更健康的人,那么请问谁才是达到了最健康的水平呢?

  所以心理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也正因如此,真正的心理健康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的。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这种积极主动地发展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强烈意识。

  我不好,我没有达到完好状态,所以我必须努力地发展自己,按照真正的发展规律发展我的人格,提升我的精神世界,使我的精神世界的水平远高过常人。

  我这里说的没有意识是指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起点”。

  树木、草木的起点是土壤、是养分、是阳光。

  那么我们发展的起点到底是什么?是认识自己。

  如果你不认识自己,不认识真正的“你”,你将无从下手,也没有一个明确且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意识。

  “我”是谁?一般人对自己的认识只停留在感觉状态。我认为我很可爱。我认为我很聪明。我认为我很大方。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我很讲义气。

  那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你根本不了解你自己。

  因为你没有和大多数的人深入相处过、接触过、交流过。

  你那种不好的内在、习惯等并没有向别人展现出来,这也就造成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只停留在表面。

  如果你将别人的这种认识作为对自己的认识,你就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而和别人一样仅仅停留在表面,你对自己一无所知!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停留在感觉的层面,一个非常肤浅的层面。

  我们经常说别人戴着假面具。不是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吗?

  人们都带着一个角色面具,这个人也包括你自己。

  你不仅是观众,同样也是演员。必须把认识自己作为一个起点。

  没有这个起点,就根本不可能有心理健康的终点。

  内观,看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了解自己,了解为什么这些优缺点、这些性格会同时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它们是怎样出现的?人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其实反过来讲,怕别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真正原因是怕自己真正了解自己。

  因为真相中有很多负面的,不讨人喜欢的、阴暗的地方。

  为什么不敢面对?因为内心没有真正的强大起来。

  真正强大起来的人从来不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人,而是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的人。

  这种有大智慧的人才有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才有敢于面对真正人性的勇气。

  所以把眼界转向内部,来认识我们自己。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以至于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却只有一句,那就是:

  “人啊,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也被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些学派大多是探索宇宙和世界的本源的。

  而苏格拉底则将哲学从天上领到了人间。

  探索自己是重要的,但也需要一个起点,一个强烈的意识:我不认识我自己,我不了解我自己,我其实一直在面对一个虚假的我。

  如何认识自己?

  眼前的自己有可能在自我保护中,而过去的自己把自己的人格特征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都描绘出来了。

  所以自己的历史就是自己的心灵地图。

  如何开始认识自己?

  第一,不断回顾自己的历史。之前发生了什么?我有哪些反应?我得到了哪些结果?我有哪些不足?

  第二,不断地反问自己,每件事后都对自己总结,我错在哪里?

  这件事情哪怕你做对了,也要进行总结,我还能做得更好吗?

  如果做错了,我能换一种方式取得更好的结果吗?我能调整我的观念和方法吗?

  甚至要对自己进行诘问和鞭笞,使自己永远处在历史的总结和现实的反省中。

  第三,把别人当作镜子来看。

  比如我自己喜欢发脾气,可是为什么我身边的某人却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显得很平静?

  我可以和他交流,向他请教,拿他来反观我自己。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论语》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

  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子贡为什么对颜回有如此谦卑的心态呢?

  他一定对颜回有过仔细的观察、了解、探索。

  子贡去观察颜回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

  多数情况下,我们观察别人是为了八卦或者说坏话。

  要去看别人身上的优点为什么我没有?别人有的缺点我为什么比他更严重?

Copyright @ 2025 www.letaohuo.com
沪ICP备19011543号-1